Erik今天滿月囉! 這是彌月蛋糕的卡片..還是兒子的腳ㄚ子呢!



這一個月日子過的真快

也很充實

但忙死也累死

可是只要看著Erik就會忘記自己全身有多酸

今天回醫院打B型肝炎第二劑

順便看看兒子的疝氣

結果醫生說要開刀啦!

我真的無言

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

重點不要一直讓他哭啦!

只要一想到心很痛

以淚洗面

還那麼小就要讓他挨刀

到底是什麼因

寧願寵壞他累死自己

也不願在他小小身上劃一刀

老天賜給我一個健康的孩子

卻在這時候他已不完美

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?

做媽媽的我到底有沒有權利



疝氣」俗稱「脫腸」,是由於我們腹壁缺損而使得腹內臟器(如腸道)往外膨出所造成。

腹股溝疝氣,就是在腹股溝處腸道外往外突出形成的腫塊,若不將腹壁缺損處加以修補,則容易造成腸道的阻塞甚至壞死,因此手術修補是治療疝氣的唯一且有效的治療方式。
疝氣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,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。手術是把內環縫合起來,使疝氣的通道消失。手術後可以當天出院,或住院觀察一天才回家,是相當安全的手術。相對而言,拖延手術是冒著疝氣箝頓的危險,很不值的。
發生疝氣的原因如下

為甚麼好端端的腸子會跑出來呢?這可能是造物者當初在設計人體時的一種妥協吧。在胎兒發育初期時,男生的睪丸是在腹內的,但到懷胎七個月左右就必須從腹內下降到腹外的陰囊,所以腹壁就留下了左右各一個小孔。女生雖然沒有睪丸下降的過程,但也有相似的構造,有一韌帶經此小孔由腹內延伸到恥骨附近。醫學上這小孔叫「內環」。大部份嬰兒出生後內環會封閉,但如果沒有封閉的話,腹內器官就可從此凸出,形成疝氣。兒童的疝氣雖然不一定一出生就有症狀,但純就原因而言,仍可說是先天性的毛病。有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人內環一輩子都不會完全封閉,而僅是緊緊收縮著,故不會產生疝氣,但日後還是有機會發生疝氣的。凸出的腹內器官最常見的是小腸,女生有時則是卵巢。比較小的疝氣,小腸經此小孔凸到腹股溝,比較大的疝氣,小腸會沿著腹股溝鼓到陰囊中。

疝氣有甚麼症狀?如何診斷?

疝氣的症狀是腹股溝處會凸出,站立時尤其明顯。有時左右陰囊大小不對稱。較小的疝氣平常可能沒有症狀,但如腹部用力,例如在哭鬧、解便、運動時,腹股溝或陰囊就會變得明顯。症狀往往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。較大的疝氣可能有腫漲的不適感。疝氣通常不會痛,但萬一會疼痛,可能就很嚴重了。疝氣的診斷不困難,通常簡單的用眼觀查、用手觸摸就可確定,僅少數不明顯的疝氣需要其他檢查的幫忙,例如使用超音波等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媽媽寶寶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